全站公用弹出提示
“在‘互联网 ’的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我也想变成猪,到风口上去试一试。”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章梓茂在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论坛上的风趣表达。来自IT产业、高校图书馆的有关人士以及全国100余家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编辑,近日共同参与了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论坛和编辑论坛,交流大学出版社在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思考、尝试和经验。
产品创新:M BOOK和立方书
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业务,也是大学出版社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大学出版社进行的数字化转型中,M BOOK和立方书引人注目。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电力机车制动机》M BOOK版是该社推出的首个M BOOK品种,该教材现已作为ISLI国际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并列入2015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据章梓茂介绍,该社把这部教材当作一个工程来做。在《电力机车制动机》M BOOK中印有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将教材配套的应用程序安装到手机上,在应用程序中,出版社通过图像识别与增强现实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中的多种媒体素材有机融合。学生可以边使用教材,边用手机扫描教材中的机车图形,在手机上可以观察电力机车的立体结构图,可以通过触摸拆分和组装各个部件,等等。而且,教材中的二维码标识做到了“扫后即毁”,教材中的一个二维码只能被一个手机号注册,不给教材盗版留空间。
虽然同样是扫描二维码,浙江大学出版社打造的立方书与M BOOK颇有不同。立方书提供的多媒体素材不是由出版社开发,而是由教师提供,教师在PC端提供资源,掌握数据,学生则在手机移动端接收和使用这些资源。据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更达介绍,立方书上印有图书章节二维码和内文二维码,包括课件、视频、知识点、试卷、拓展资源等,通过这些二维码,学生可以享受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如我的课堂、我的书籍、我的练习、我的错题、我的提问、我的回答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互动、和同学交流。立方书教材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
流程创新:数字化信息平台
改造数字化资源生产流程,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是高校出版社发展的重要助力。在本次数字出版论坛上,厦门大学出版社介绍的出版社数字化信息平台就是这样的工具。
出版社数字化信息平台主要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施高翔牵头开发。施高翔是典型的“理工男”,在上世纪90年代刚进入出版社时,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发软件改进出版社的管理方式,20年来,在施高翔的坚持下,厦门大学出版社拥有了较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作者、编辑、排版人员、校对对书稿信息的即时共享。比如,作者、编辑和排版人员、校对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经过授权后对书稿同时进行加工,稿件完成后可以传给印厂印刷,也可以直接生成电子书。而且,系统可以实现流程融合,出版社原来使用的ERP系统等可以直接和这一平台结合。这一平台还可以进行数字资源销售管理,将多种数据整合。
“将ERP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关联,将编辑组织的内容和用户相关联,实现内容一体化开发,将大大提升编辑价值和衍生产品商业价值。”对于管理的数字化,东南大学出版社编辑刘坚的观点在大学出版界很有代表性。
馆配市场:急需优质电子书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出版社数字图书的使用大户,那么,什么样的数字化出版物最能打动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呢?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春鸿,请她对数字出版进行分析。
据刘春鸿介绍,近10年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经费越来越多,电子图书也成为高校图书馆采购的重要板块。目前,由于国内中文电子图书的出版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国内中文电子图书存在需求旺盛但供给欠缺的情况。因此,985院校引进外文原版电子图书的力度远超中文电子图书的采购力度。这也说明我国优质电子图书资源的匮乏。
刘春鸿说,我国高校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主要分四步:一是前期调研,主要了解电子图书市场整体情况、系统平台的图书品质和种类、销售模式、版权确认等;二是对电子图书资源情况、电子图书提供商、电子图书内容、电子图书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采购意愿;三是电子图书平台的试用,收集反馈意见;四是按照制定的电子图书采购标准采购。影响高校图书馆采购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的内容质量是否符合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出版得是否及时、电子图书定价模式与销售模式、版权是否清晰、电子图书系统平台是不是好用、政策影响等。当然,图书馆文献经费也决定了其采购电子书的数量。刘春鸿认为,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有条件,只要图书内容质量好,又和纸书基本同步,被图书馆采购的概率非常大。
刘春鸿建议电子图书供应商应理解图书馆的需求,做好质量甄别、版权把控、拓展市场工作,并搭建易用的系统平台;高校教材出版单位则应该尽量把控电子图书学术品质、电子图书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节奏,解决好版权问题。